中文  ■ Australia   ■ Canada    ■  English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700221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锦州

最新动态

 

中国历史最悠久最专业的钎具制造企业

产品知识
行业新闻
最新动态

全国第三大产金县如何破解“矿竭城衰”魔咒

浏览量
 
潼关是全国第三大产金县,被誉为“华夏金城”,也是高度依赖黄金工业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20世纪70年代以来,累计交售成品金450万两,累计上缴税费近25亿元。经过数十年的高强度开发,进入本世纪以来,潼关县黄金资源日趋枯竭,产业效益加速下滑,财政收入明显萎缩。受之影响,民生投入缺口巨大,公共服务能力低下,生态环境欠账严重,地质隐患亟待整治。如何破解“矿竭城衰”魔咒,作为国家级资源转型试点县的潼关县,开始了实践探索。
 
 
▲潼关是全国第三大产金县,进入本世纪以来,潼关县黄金资源日趋枯竭。宁亚兔/摄
 
2011年,潼关县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界定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如何破解“矿竭城衰”魔咒,走出黄金产业的路径依赖,潼关县开始了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先从领导架构和工作机构上转型抓起,积极谋划和探索转型发展之路
 
组建强有力的转型工作机构。潼关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转型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在县发改局设立转型办公室,抽调人员组成日常工作组,明确主管局长常驻主抓,为全县转型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成立咨询委员会,开展转型发展研究。为了提高转型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潼关县委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等陕西省知名科研院所专家编制《陕西省潼关县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聘请专家学者成立潼关县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咨询委员会,负责转型规划的咨询和论证。
 
动员整合各方力量,初步理清转型发展思路。县上咨询委员会编制的《潼关县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出台后,经过多次发动各级党政干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等,多次召开研讨会、论证会、座谈会,广泛征求省市领导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制定出“提升延伸黄金产业链条,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培育催生商贸物流产业,巩固扩大果畜产业”的总体思路,为转型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用好各级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着手建立长效推进机制。潼关县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体制性弊端和机制性矛盾,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的思路,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相继制定出台了《潼关县黄金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潼关物流港发展总体规划》等10多项配套政策,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实施,构建起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将各级给潼关县的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投资9.8亿元,用于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转型探索和实践,潼关县实现了矿业有序发展、三产协同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目前,转型发展的接续替代产业已经迈出了坚实步伐,已初步形成多元支柱产业的发展格局。实施转型战略以来,潼关县三大产业结构从2012年的9.13∶55.35∶35.52,调整为2019年的12.2∶30.9∶56.9,与陕西省总体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从生产型转向营销型,在延伸黄金产业链条、提升黄金产业质量上迈出重要一步
 
制定出台《潼关县黄金产业五年发展规划》,着力推进黄金产业项目建设,大力推动黄金产业升级改造。围绕矿产开发秩序规范,连续出台了《潼关县矿业纠纷调解处理办法(试行)》《潼关县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先后整合黄金企业5家,减少矿业权24个,提高了黄金资源利用率。投资1.3亿余元改造提升潼关首饰城,擦亮“潼关金”品牌,将潼关金饰品街区从辐射周边市县,打造成为西北地区金饰品集散中心。
 
 
▲投资1.3亿余元改造提升潼关首饰城,擦亮“潼关金”品牌。王回营/摄
 
目前,年销售额约10亿元,年利润约4000万元。2020年,黄金工业产值实现90亿元,非黄金工业产值和增加值迅速增加,在全县工业产值和增加值总量的占比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2012年,在打非治违方面创造了“潼关模式”,得到国务院督查组和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加大“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分量,全面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潼关县相继出台生态环境治理方案,让绿色成为转型发展的生动底色。潼关县确立了边治理、边发展的思路,先后出台《潼关县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实施方案》《潼关县全面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意见》等文件,矿区土地、水体污染等历史遗留问题正在逐步解决,矿区地质灾害得到有效防治,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节能减排进度全面达标,万元GDP能耗由2012年的0.6吨标煤降低到2018年的0.1吨标煤,年均下降34.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由2012年的3081吨降低到2018年的1317吨,年均下降15.2%。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提升至46%、46.2%。此外,大力实施“双美工程”,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促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由2012年的3081吨降低到2018年的1317吨,年均下降15.2%。樊潼顺/摄
 
制定出台《潼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势头强劲。围绕黄、渭河沿岸旅游产业聚集带,深入挖掘发扬“黄河、黄金、黄土地,古城、古关、古战场”文化潜力,优先保护,科学发展,围绕“一城三园一街”和“十里画廊·慢游潼关”两大旅游体系,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游、休闲养生游、湿地风情游、关中民俗游,打造“人在路上行,身在画中游”的黄河文化旅游精品景区、精品线路,扎实保护传承黄河文化,打造黄河文旅品牌“潼关样板”,讲好精彩“黄河故事”。
 
立足风力资源优势,“绿色经济”崭露头角。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先后引进了中广核、华润风电等项目落地建设,依托独特的地理景观和风力发电景观相融合,带来旅游、新能源产业的双重效益。 (作者系中共潼关县委改革办副主任)
来源:矿业汇